
互聯網護理資訊
為進一步落實《關于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文件要求,2023年北華大學附屬醫院護理部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主,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延續護理服務。“互聯網 + 護理服務”作為一種創新的服務形式,為慢性傷口患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希望,讓專業的護理能夠突破醫院的圍墻,走進患者的家庭。
78歲的老人宋爺爺,因“右糖尿病足 右足小趾截趾術、右足清創術術后傷口不愈合”于家中自行右足熱敷鹽袋燙傷后感染。2024年3月20日-4月17日在其他醫院治療,出院后自行換藥,傷口再次出現紅、腫等情況,于2024年4月18日預約北華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患者家屬在平臺上提交了護理申請,詳細描述了宋爺爺的病情和傷口狀況,并上傳了傷口的照片。平臺迅速根據患者的需求,匹配了具有豐富慢性傷口護理經驗的手足外科常遠護士長。
經多學科協作科室充分會診,準確評估后,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常遠護士長準備好用物,按照預約時間準時到達宋爺爺家進行居家護理服務。在護理過程中,常遠護士長還耐心地向宋爺爺和他的家人講解傷口的護理知識,并強調了日常護理及飲食對于傷口愈合的重要性。
護理結束后,常遠護士長將本次護理的詳細情況記錄在平臺上,包括傷口的狀況、處理方法、護理建議等,以便后續跟蹤和評估。同時,她還與宋爺爺建立了長期的線上聯系,定期通過病情及會診結果,在居家傷口換藥及傷口護理門診換藥交替進行中按照實際情況調整護理方案,并及時解答宋爺爺和家人在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在常遠護士長的精心護理下,宋爺爺腳部的慢性傷口逐漸開始愈合。經過4月18日至5月28日連續18次的持續傷口護理,傷口已經基本愈合,宋爺爺又能夠像以前一樣自由活動,他的臉上也重新綻放出了笑容。宋爺爺的家人對“互聯網 + 護理服務”贊不絕口,他們表示,這項服務不僅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讓宋爺爺能夠在家中享受到專業的護理服務,還為他們提供了很多實用的護理知識和技能,讓他們在照顧宋爺爺時更加得心應手。
像宋爺爺這樣的案例并非個例。“互聯網 + 護理服務”通過整合醫療資源,優化護理服務流程,實現了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高效對接,為慢性傷口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個性化、持續化的護理服務。它不僅有助于提高慢性傷口的治愈率,減輕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負擔,還能有效緩解醫院的就診壓力,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
未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北華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 + 護理服務”有望在慢性傷口護理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推動醫療護理事業向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提升百姓的就醫體驗,為助力健康中國,貢獻我們的力量!
慢性傷口處理過程
4月18日第一次居家傷口護理:
傷口大小:右足踝部:2cm×1cm;右足外側:2.3cm×15.5cm;
右足跟:4.2cm×2.7cm×1cm;右足底:3cm×1cm×0.5cm。
基底組織液為100%黃色,滲出液為暗紅色。
4月30日第六次居家傷口護理
傷口大小:右足踝部:2cm×1cm;右足外側:2.3cm×15.5cm;
右足跟:4.2cm×2.7cm×1cm;右足底:3cm×1cm×0.5cm。
基底組織液為100%黃色,滲出液為暗紅色。
5月6日第一次傷口門診換藥
5月28日第十八次居家傷口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