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護理資訊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互聯網 + 護理服務”模式正在為傳統醫療護理行業帶來深刻變革。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借助“互聯網+護理服務”為患者搭建了一座橋梁,用最快捷、最溫情的服務,解決患者居家康復、居家護理燃眉之急。近期,康復醫學科的治療師們收到“互聯網+護理服務”患者的廣泛好評,在這背后,蘊藏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助力康復 重拾希望
王大爺于20天前在我院行放射冠血栓治療,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好轉出院。王大爺神志清晰,生命體征平穩,但仍覺右腿無力,對生活喪失希望,家屬對其出院后的康復、護理問題也深感憂慮。康復醫學科護士長王娜得知家屬的顧慮,耐心地安慰家屬,并告知我院已開展醫護上門服務,只需預約即可。并教會王大爺家屬如何進行線上預約。王大爺回到家后便在北華大學附屬醫院“醫護上門”平臺預約了康復上門服務。
上午10點半,治療師劉昱峰到達服務對象王大爺家中。他首先向王大爺介紹上門康復治療的內容,然后對王大爺的身體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后便開始康復治療。
因王大爺右腿無力,所以在康復訓練過程中需要在仰臥位下對右下肢先進行感覺刺激來激活肌肉,然后通過主動屈伸小腿和腳踝運動來加強對肢體的控制能力。服務過程中,劉昱峰不僅注重其身體功能的恢復,還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不斷地鼓勵和積極的引導,幫助患者樹立了康復的信心。患者家屬對上門康復服務贊不絕口:“以前去一次醫院要折騰大半天,現在康復師能直接上門,既節省了時間,又讓患者能在熟悉的環境中接受治療,康復效果也更好了。”
便捷預約 康復到家
患者金女士數月前突發腦溢血,經搶救雖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留下了嚴重的語言、吞咽功能障礙。以往到醫院進行康復治療,路途的顛簸讓金女士疲憊不堪,且醫院陌生的環境使其精神高度緊張,康復效果不盡人意。而北華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出現,讓金女士在家就能接受專業的康復治療。
康復科治療師康晉接到上門服務訂單后,仔細研究了金女士的病歷,并準備好專業的設備前往金女士家中。評估環節,康晉拿出工具,輕柔地檢查金女士口腔肌肉狀況,同時耐心詢問日常飲食感受,金女士雖表達困難,但康晉憑借經驗仔細觀察其反應并做好記錄。
針對語言障礙,治療師從基礎發音開始引導。金女士努力嘗試,發出微弱模糊的聲音,經過多次練習,金女士的發音有了些許進步,家屬在一旁激動不已。
對于吞咽功能訓練,康晉調整好患者的坐姿,解釋道:“大娘,這樣的姿勢有助于吞咽。”隨后用刺激工具輕觸其咽喉,耐心引導吞咽反射練習,還詳細告知家屬食物質地的選擇與喂食要點,從稀到稠逐步過渡。
在后續的上門服務中,治療師康晉根據金女士的康復進展不斷調整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金女士語言表達逐漸清晰,從簡單字詞到能說簡短句子,吞咽功能也顯著改善,可安全進半流質食物。
科技賦能 精準康復
康復科護士長王娜介紹,“互聯網 + 護理服務”平臺的治療師及護理人員均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的康復技能。在接到訂單后,他們會提前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準備好相應的設備和材料。同時,平臺還建立了完善的護理記錄和跟蹤回訪機制,確保患者康復過程得到有效監控和管理。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 + 護理服務”平臺涵蓋了多項康復治療和護理項目,包括腦卒中康復、骨關節康復、吞咽言語康復等。自上線以來,康復醫學科已完成服務訂單111單,其中吞咽康復、腦卒中康復、留置/更換胃管、尿管、靜脈采血等都是康復醫學科主要的服務項目。專業的康復師、專業的護士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高度認可。其中患者閆某鳳家屬,高度贊揚康復醫學科金曉雨護士,夸她下胃管的技術好,家屬放心,患者一點兒都不遭罪,以后她家上門就指定找金護士。患者滿意度100%。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 + 護理服務”上門服務模式的開展,打破了傳統醫療服務的時空限制,讓更多患者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康復、護理服務,進一步拓展了護理服務的領域和內涵,為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體系做出積極貢獻。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服務模式的持續優化,這一創新服務將為更多患者帶來福祉,從而更快的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這也是康復治療的最終意義!
- 上一篇:互聯網+護理服務|慢性傷口護理的新曙光
- 下一篇:沒有了